第584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esp;&esp;徐茵茵刚进了喧闹的市集,统子便播报了起来。
&esp;&esp;[宿主请注意!发现可收集生物!]
&esp;&esp;[请宿主收集一只红斑羚!]
&esp;&esp;[请宿主收集一只棕尾虹雉!]
&esp;&esp;[请宿主……]
&esp;&esp;徐茵茵眼睛瞬间一亮,顺着统子指引找去,便发现正是边丽部人在贩卖这些。
&esp;&esp;她不通边丽部语言,幸好这边丽部人精通大燕话,一番交流下来,徐茵茵以合适的价格先后买下了统子播报的三样东西。
&esp;&esp;朱成几人对于她似乎总在找寻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并没有人多问。
&esp;&esp;三样东西买下来,徐茵茵再把市集都逛了一圈,都没再听到统子的动静,时间也不早了,找地方吃中饭。
&esp;&esp;下午也没有久留,没可收集的,赶路要紧。
&esp;&esp;这一奔波就是三日,期间在一个叫葚茗的小镇和鑫城停留过,又幸运收集到三种东西。
&esp;&esp;如此,她成功了爬到了第四百五十六话:平阳知县
&esp;&esp;平阳县是宜阳府辖内最小的一个县,城墙斑驳,年久失修,进了城,主街上一溜铺子也远没有别处的那般繁华,街上的行人倒是不少,可放眼望去,穿着最好的,也不过是细棉。
&esp;&esp;一路进来,徐茵茵所见,无一不是在彰显着一个字,穷!
&esp;&esp;这是徐茵茵走过这么多地方,见到的最穷的一个县城了。
&esp;&esp;说是县,还不如别人的镇呢。
&esp;&esp;瞧这分成东南西北四城都有点勉强的,马车行上一个来回,都用不着一个时辰,最繁华的主街也不过一家象样点点的酒楼,一家象样点的客栈。
&esp;&esp;在经过县衙时,看着那掉了一大半的漆的县衙大门和那口破了个小洞的鼓,徐茵茵更是说不出话来。
&esp;&esp;她想过会没什么税收,但没想到它还这么穷。
&esp;&esp;这封地,何苦来哉。
&esp;&esp;真难为皇上还为这个跟一干老臣据理力争呢。
&esp;&esp;想来皇上只知这平阳县不大,不知这平阳县这般穷吧?
&esp;&esp;那帮大臣肯定知道,要不然最后利落的答应了呢。
&esp;&esp;看在那十个铺子的份上,徐茵茵想她就不告诉皇上这事了,穷就穷吧,这点税收,她想要,还得自己推一把才好。
&esp;&esp;到底是她的封地呢,皇上不会收回去,不会给她换。
&esp;&esp;那么,不能眼看着它这么个穷法啊。
&esp;&esp;当晚自然是住进了主街这家最象样的客栈。
&esp;&esp;第二日一早,徐茵茵便出门考察去了。
&esp;&esp;知道平阳县被赏赐给她做封地后,她就了解过治理此地的知县。
&esp;&esp;知县叫邓起福,出身贫寒,是成德十五年的同进士,先后做过澧县知县和徽县知县,为人正直,为政清明,后得罪了上官被贬至了这平阳县,一任至如今已经是五年了。
&esp;&esp;端凭这点,也不能说明多少,还是得亲耳所闻亲眼所见过才知道。
&esp;&esp;主街拐过来的一条巷子摆着不少小摊,都是吃食,这个点,在外头来寻觅早饭的人还是挺多的。
&esp;&esp;吃食摊子有卖包子馒头的、面条馄饨、馕饼汤圆等等,徐茵茵看了一圈,价格都很实惠,量也很足。
&esp;&esp;听说这条巷子专做小吃摊,便是邓起福上任后规划起来的,在他来之前,城中的小吃摊子这里一个那里一个,乱糟糟的,并不集中。
&esp;&esp;像这般集中在一处,大家想吃哪种,便直接往这巷子来,也省了东奔西跑,倒也提高了生意量。
&esp;&esp;听说邓起福还专门建了一个慈幼院和善老院,前者收留无家可归的乞儿流浪儿孤儿,后者收留鳏寡孤独的老人没有子女赡养的老人和年纪大不方便的乞丐这些——
&esp;&esp;难怪街上都没看见乞丐这些,还以为是这县穷的乞丐都不留在这里乞讨呢。
&esp;&esp;这两处花费不少,县里的银钱多都用来维持这两处的生计了,包括邓起福自己的俸银几乎都投在了这里,是以,县衙破成那个样子也没钱修缮呢。
&esp;&esp;去年辣椒推广,平阳县这边也是领了不少辣椒秧发给百姓种下的,知道商会到时候会收购辣椒,邓起福还很有毅力的将县衙名下还没有卖出去的一些田地和荒地都拿出来带着百姓们整了出来,种上了辣椒秧。
&esp;&esp;后头辣椒收获,商会来收走辣椒,这些田地出产所得的银钱,邓起福都做主一文没留的分给了百姓们。
&esp;&esp;说到这些事的时候,那些百姓还期望着今年的的辣椒种植,听说今年辣椒种得自己买了,可他们没钱买,想着到时候几家凑出银钱来买种子——
&esp;&esp;人多的地方消息多,一番走动下来,徐茵茵也大致对邓起福的风评有了一个了解。
&esp;&esp;百姓之中对邓起福的风评还是挺不错的,称邓大人爱民如子,从不端官架子,从不搜刮民脂民膏,还经常拿自己的俸禄出来贴补穷苦的百姓——以至于自己的日子过的极是清贫,除了一身官服,平常的衣裳都是粗布麻衣,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