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哑口无言(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就好像刚刚她们说的西晋时期越窑青釉虎子,是梦话一样,林凡这边给出答案以后,两女立刻认为就是标准答案。
然后推翻自己之前的认知,这反应速度真是够快的。
闪现都追不上啊!
当然了,欧阳云朵和叶凌宣能够这么快的推翻刚刚的话,完全是出于对林凡之前战绩的认可和信任。
在她们的内心中,林凡鉴别宝物从来都没有出过错。
曾经不会,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他就是权威!
“有两位这么漂亮的小姑娘甘愿做护花使者,看来你小子还有点手段呢,说说吧你为什么认为他们是汉代的,而并非是晋朝的。”
刘国华笑呵呵的说道。
其他人虽然不爽但被两个小姑娘骂,他们也不能骂回去呀,自认为是老学究,有学识的人狗咬了他们一口,他们又怎么能反过来咬狗一口呢?
现在更像是看热闹的心理,你不是说汉朝的吗?
行,那你拿出确凿的证据,说服大家啊。
如果拿不出来,那接下来的嘲讽会更大。
甚至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组织语言了,一会怎么把林凡说的哑口无言,甚至要找个地方钻进去,以后再也不敢鉴别古董了。
“首先,胎质的原始性非常强,开土的烧制结构以及温度,自然合理,符合历史特征,造型虽然不能用精美来形容,但绝对是当时工艺的巅峰之作。”
“大家看这对母子的口,非常大而圆,这确实是两晋时期的风格,而且除了这个时代已经时代以外,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风格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大家判定,这是两晋时期,越窑烧制的。”
“不过,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晋朝是传承汉代时期的烧制工艺,被传承者反客为主,后来居上。”
“是因为汉代时期,并没有出土任何一尊瓷器,尤其是制作工艺如此精良,而且还是成对出现的。”
“再说这件瓷器的性质,是夜间方面用的功能性磁器,口做的这么大其实是汉代时期的特征,晋朝传承而已。”
“尤其是古代对男根具有极强的崇拜力,汉代帝王之家,为了彰显男根壮硕,所以才会把口做的这么大,这么夸张。”
“东汉距离两晋,近百年的历史,瓷器本身根本就看不出来任何差别,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段时间实在太短促了,就算用最专业的碳14定年法,也根本看不出来。”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将这对瓷器的年代,在推进百年的历史,那它的价值,将数倍提升,再加上皇室御用的情侣款,这对瓷器保守估计,在五十亿上下。”
林凡侃侃而谈,大家听的也是津津有味。
从这些话术中能够听得出来,林凡确实是一位懂行的行家,并不是他们之前所说的小白过来哗众取丑的。
但是,林凡说的这些话,大家都懂,也都知道非常有道理。
百年的历史,足可以让这对青釉虎子的价值提升几倍,如果再加上皇家情侣款,那就是几十倍了。
可是,林凡说了这么半天,也没给出实锤的证据啊。
还是老里头首先坐不住了,开口质问道:“你说的这些确实有点道理,可是你还是没有拿出实锤的证据,怎么证明,他是东汉末年的第一批母瓷,而且还是皇家,运用的情侣款呢?”
林凡见大家还是一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样子,便来到展览柜旁,将两尊青釉虎子翻了过来。
底部虽然看起来麻麻赖赖,不是很平整,但圆环中间仔细辨认,还是有几条横竖宽窄不一的线条。
林凡指着这是线条说道:“两尊佛两尊虎子的背面都有落款,虽然经过长期使用,和两千年的风霜雪雨,破损非常严重,但依旧能够辨别的出来,建康元年,顺帝御用。”
(顺帝不是庙号,汉顺帝刘保的庙号是汉敬宗,不过后来被去除了,因为汉代皇帝对庙号,是非常严格的,若没有较大贡献是不配有庙号的,当年汉武帝的庙号都险些被去掉,因为汉武帝末年穷兵黩武,致使大汉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好在轮台罪己诏,挽回了一些颜面)
“这是汉顺帝刘保的第五个年号,哪成想刚刚开始,年仅三十岁的刘搬便驾崩了,她的皇后顺烈,应该是将,二人生前的共用之物,保存了起来,这才有机会流传至今。”
等林凡说完,大家都若有所思,心中也暗暗佩服林凡,竟然知道这么多事情。
有一些连他们这些老家伙都不曾听闻,不少人也走到台上,仔细观看林凡指责的两个落款。
确实太不清晰了,林凡没有说上面写的是什么时,他们根本看不出来,甚至有些人还会以为这是使用的痕迹,也就是经常摩擦地面留下的划痕。
但林凡说完以后他们越看越像,这不正是写着,建康元年,顺帝御用嘛?
越来越多人看出了这几个字,在铁证的面前,他们还有什么话说,只能低着头走下了舞台。
最不服气的李老爷子,推了好几次眼镜,老脸憋了痛红,愣是找不出一句话来反对。
“哈哈,小兄弟厉害呀,真没想到,今天我拿出来的这对青釉虎子,在场这么多人都没有看出它的具体年代,只有你才是真正的火眼金睛,刘某人佩服佩服,真可谓是英雄出少年呢!”
刘国华哈哈大笑,对着林凡伸出了大拇指,毫不吝啬口中的赞美之言。
他早都知道,这对青釉虎子是东汉末年的,没有说是想看看大家的反应。
但那么多人,包括老李头都看错了,他非常失望,觉得堂堂大西北古玩界徒有虚名。
不过一个年轻人却给了他意想不到的惊喜,志同道合呀!
“刘兄弟,你这就有点不地道了,既然早知道此文物的价值和年代,为何不早早说你看看台下的这些同行,多难看呢!”
秦国富开口说道。
乍一听,好像这话是对台下的老学究老收藏家们挽回一点面子,但细细琢磨之后,更像是在他们的伤口上疯狂的撒盐呢。
看小说,630book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