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8章 存活的办法(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当补贴的潮水轰然退去,最初留下的是一片抱怨的狼藉。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外卖自由已死”的哀嚎,仿佛生活便利度瞬间降级。
然而,华国百姓骨子里那份强大的实用主义和适应能力,很快便开始发挥作用。短暂的阵痛过后,用户群体迅速分化,并找到了新的平衡。
对于价格极度敏感的用户,尤其是学生群体和部分年轻白领,外卖从“日常标配”变成了“偶尔的改善”或“应急的选择”。
他们点开App的频率显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公司附近的快餐店、便利店重新变得热闹,超市里半成品食材区的销量有所提升,甚至一度冷落的办公室微波炉前,也排起了热饭的队伍。
他们的消费行为变得更加务实,薅羊毛的乐趣转移到了其他领域,而对餐饮的支出则变得更加谨慎。
而对于那些工作繁忙、追求效率或有较强消费能力的用户而言,外卖的便捷性需求并未改变。他们依然留存,但下单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不再仅仅盯着“满减”金额,而是开始像在实体店消费一样,仔细浏览商家评分、用户评价、菜品实拍图。
他们对配送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对餐品洒漏、包装破损的容忍度降低,甚至会因为一次不愉快的送餐体验而果断给予差评并更换商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整体订单量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些定位中高端、客单价较高的品牌餐厅和品质外卖专门店,订单量却不降反升,或保持稳定。这部分用户愿意为更好的食材、更精致的口味、更健康的搭配和更优质的服务支付溢价。
对于他们而言,外卖不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是一种高效获取品质生活的方式。当平台不再用低价垃圾食品淹没首页时,这些真正有实力的商家反而获得了更公平的曝光机会。
用户群体的这种变化,标志着外卖消费从“补贴驱动”的冲动型消费,回归到了“需求驱动”的理性消费。外卖,终于撕下了“廉价”、“不健康”的标签,开始真正回归其“便捷餐饮服务”的本质价值。
补贴的停止,对商家而言,无异于一次行业的重新洗牌,几家欢喜几家愁。
头部品牌的稳固与机遇:对于那些早已建立起品牌认知度、拥有稳定客群和独特产品力的连锁品牌或知名餐厅,补贴退潮的影响相对有限。
它们本身就不完全依赖平台补贴吸引顾客,甚至在过去为了配合平台活动而牺牲了部分利润。如今,平台流量分配机制在监管和舆论压力下趋于公平,它们反而能以更健康的毛利水平运营,获得的曝光质量和用户质量也可能更高。它们可以更专注于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而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商家,尤其是那些严重依赖平台引流、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特色的店铺,这无疑是一个寒冬。订单量的断崖式下滑,让许多本就利润微薄的店铺难以为继。倒闭、转让的消息在各大商圈开始增多。
被迫的“内功”修炼: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开始“修炼内功”。
首先就是提升菜品质量,从食材源头、烹饪工艺上下功夫,争取口碑。其次是优化包装,减少配送过程中的损耗和观感下降。然后是提升服务,及时回复用户咨询,妥善处理差评。
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店铺首页、餐盒封口、随餐小票上,随处可见“扫码加老板薇信进福利群”的标识。通过这些微信群,他们可以直接与核心顾客互动,发布新品、推送专属优惠、收集反馈,甚至开展社群团购。虽然过程艰难,但这无疑是减少对平台依赖、建立自身护城河的必要一步。
同样的,一些商家开始尝试“外卖+堂食”结合的模式,用心经营线下门店,将外卖作为补充。还有一些则转向专注于某个细分品类或特定人群,做深做透,以期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当然,在这个外卖行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这样的尝试,或许并不起什么太大的作用。
对于连接用户与商家的骑手而言,补贴退潮带来的感受是最直接、最冰冷的。
收入的普遍下滑:“以前高峰期单子根本跑不完,现在经常要等。”这成为了许多骑手的共同心声。订单密度下降,直接意味着日均接单量的减少。
虽然平台迫于压力没有公开宣布降低单价,但一些“隐形”的调整,如降低远距离订单的补贴、调整冲单奖励的门槛等,都在事实上侵蚀着骑手的收入。
一个月下来,收入比补贴高峰时期减少20%-30%是普遍现象,对于贷款买车、家庭负担重的骑手来说,压力巨大。
加剧的行业内卷:“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骑手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抢到更好的订单,他们需要更眼疾手快地刷新手机,更精准地判断派单逻辑,甚至在某些热门商圈“蹲守”。
同时,平台为了“优化效率”,算法可能会更倾向于将订单派给那些评分更高、准时率更好、更“听话”的核心骑手,这让新手和评分稍低的骑手处境更加艰难。
一部分骑手选择离开:主要是入行时间短、未能建立起稳定收入模式的新手,以及一些无法承受收入下降而选择回归传统行业的骑手。他们的离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力过剩的压力。
留下的骑手,大多延长了在线时间,早出晚归,试图用工作时长弥补单量的不足。
同时,“多平台接单”变得更为普遍,一个骑手同时挂着每团、饿了吧甚至其他同城配送App,哪个平台有单就接哪个,成为了生存策略。
平台也意识到了运力流失的风险,开始推出一些“忠诚计划”或“核心骑手保障”,比如提供底薪、购买商业保险、推出积分兑换奖励等,试图稳住这批最有经验的运力。
然而,这些措施在巨大的收入落差面前,效果往往有限。
骑手们依然在城市的街道上奔忙,但他们的脸上少了几分补贴大战时的亢奋与匆忙,多了几分对现实的焦虑与对未来的迷茫。
他们的车轮,依旧转动,但承载的重量,却比以往更加沉重。
总而言之,补贴的退潮,如同一次强制性的市场出清和价值回归。
至于谁能够在这场潮水退去之后存活下来,就看谁能够找到存活的办法了。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